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无锡特产 > 正文

无锡旧城直河三凤桥印象

发布日期:2023/5/4 11:06:51 浏览:64

来源时间为:2023-04-28

作者:夏健民

(一)

自抗战中后期至解放初期,我家曾居住在三凤桥西堍不远的三皇街6号(即后来的鸿运大酒店门厅处,而三凤桥应该是在此中山路街心的位置),生活中几乎每天要接近三凤桥。

据老无锡华钰麟先生回忆,三凤桥始建于民国初年。在我的印象中是座较结实的木质平桥,战后曾大修一次。桥长约八、九米,宽不过四米。桥墩为石质驳岸,上搁五根洋松大料,上层横铺枕木样的厚实桥面,留有缝隙,便于排水。两侧十字格木栏杆,涂上黑柏油,东西向坡度不大,可通轻型车辆,比起南边的中市桥石拱高耸,行走要方便得多,但不能像在中市桥上一览周围民居瓦脊的风景。河上常见砻糠、柴草、粪船来往,冬日有渔民篷船,夏日偶有西瓜沿河出售。

三凤桥沟通了东面的中山路、凤光桥、二下塘,西面联通了三皇街、水獭桥、青果巷,是老城中类似大市桥的交通要道,自然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就凭这些,使人一定会联系到驰名远近的慎余肉庄,那时它位居三凤桥东堍与中山路南尽头的最佳交叉处,东向对着师古河上的一座双柱碑坊,稍北为一微拱的水泥风光桥,紧接着一座四角的秦氏碑坊,景观非常古朴。

肉庄为两间门面见方的砖木楼房,沿街两面是木排门,卸下门板可见平正的作台、平底锅灶和斩肉的厚作台,上有横杆,挂有一排吊钩,挂上条肉和腿心,杆秤是少不了的。南向排门板更见一截大树桩做的墩头,大吊钩上挂有两三爿半只的猪身,店堂内里间可见两口大铁锅和木桶似的锅盖,一早就开始烧煮熟肉,天亮便开始供应生肉。酱排骨只是熟制品的一个品种,它的熟肉外表鲜红,切开时,内部肥肉仍是雪白,酥烂喷香,甜中带咸,咸中带鲜,风味独到。很远之外,也可闻得诱人之香,一般中午能准时供应,午后稍事休息。接着午后,冬季开始做鸡子大饼,夏季午后做拖炉饼,综合利用其猪油肥肉厚料,秋季更是做起热炉苏式月饼,直至中秋。临街作台一端高搭香案,焚香造势,路人驻足观看,大小师傅,劲头十足,生意自然兴隆。老板姓王,更有高手厨师,经营有方,工艺精湛。天时地利之外,王老板还去苏州上方山“借阴债”,助其商途发达,年年“还阴债”,一世还勿清,这是抗战后的一段传闻。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城中填河筑路,慎余肉庄迁至对面继续营业,盛况不减。但在三年困难时期,肉食品实行凭票计划供应,为维持熟食市场需要,只得以红烧猪头、绕肝大肠之类,不过工艺不变,品质照旧,价廉惠民,营业萎缩,上方山菩萨帮不了他的忙了。如今太平盛世,人民生活飞速提高,三凤桥排骨成了著名商标,身价倍增,慎馀肉庄成了中华老字号,用不着再笔墨形容了。

(二)

当时的三凤桥畔有一家理发店也是印象深刻,值得一提。肉庄对面,师古河口的扬子理发店(曾有人记为羊子理发店,不知出典何处),朝西一间门面,比较进深,约有四、五张理发椅,另在靠壁放着座椅,以便客多时等候。常有帮手递来一块热毛巾擦脸,老板手艺高超,更聘得力帮手,清秀文雅、手法轻巧、细致耐心。每理完发后,便用镜子反照,听取顾客意见,颇得顾客赞赏,于是下次再来,即使收费略胜同行,仍然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夏季天热,当时还没有空调,发还是要理的,虽已有吊扇,但天气干燥,短发飞舞甚为不妥,所以较为讲究一点的理发店,就会另雇一个童工,坐在内侧,用手拉动挂在房上横形的风板,前后晃动,形成天然微风,亦是当时发廊的一道风景。

三凤桥至大市桥段的中山路上尚有《大锡报》社、过福来馄饨店、浴德池、烟杂纸扎、煤炭、布鞋、糕饼、槽坊、手工织带、果品、热酒等,说的人多了,不再重复。尚有一家沿河的济生堂国药店值得一提,朝东两开间门面,后面是直河,门前照例挂有黑底金字招牌,不外是官燕银耳、野山别直之类,而店堂内必然有宽大的曲尺柜台,这是收方称药的地方,否则无法营业服务。小半间空间还要设置茶几座椅,以便让客人坐候取药。在宽大柜台后面是无数小抽斗,顶上柜子里放着一排有盖瓷缸或锡制密闭的药罐,作台上放着扁盘、切刀、捣筒、研体,地上还有铁质药船,内室还有水缸(以备鲜芦根之类草药),名贵药材需当场研切,如羚羊角,含水磨后用小秤计价。至于砒霜、水银、五毒均有专人保管,必须名医处方留底,做到安全负责。药店还代客煎药定时送达,冬天还备有大铜锅、炭炉可以上门熬制膏滋药,以示透明操作,道地药材,所以旧时著名国药店均有较大库房和泡制工场。晒、烘、制丸包装存放,秘制工艺不得外传,就是接方称药也有严格规范,旧时开业医生,均有专用处方用笺,上书大名、诊所地址、电话号码等等。一般是毛笔列出病人姓氏、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后列医生诊断方案,最后是药味剂量,先下后入,服药医嘱,收方配药,先交下手逐项称量,分别摊放整齐,用木尺压住处方,等上手师傅一一校对无误,方才包扎成宝塔状,并将原处方折好扎在药包上方,对号让病家取走。所以多年下来,细心好学的药工就能无师自通,自学成材。济生堂就有一位名叫刘义生的老药工在企业调整后还到健康药店当坐堂医生,问病处方卖药,方便市民。

顾家弄南朝西的是良友无线电行,那时城中还没有家电商行,电料店无非卖点灯头、灯泡、开关、插座。战后涌来大批美制RCA五灯收音机、GE日光灯,便是稀罕之物了。于是当街开着大音量流行歌曲以此招揽顾客。

旧时的三凤桥一带仿佛现时上海西藏路南京路交角处的泥城桥一样,成为无锡老城区的金三角、让人忆念万千。

文章来源:《梁溪书友》

最新无锡特产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