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无锡特产 > 正文

今天,送别喻大师

发布日期:2023/10/7 14:03:29 浏览:63

来源时间为:2023-09-10

今天,送别喻大师2023-09-1021:28江苏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

今天凌晨

国家级非遗项目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辞世

这是惠山泥人行业的重大损失

喻湘涟,1940年出生,江苏无锡人,是蒋万顺泥人耍货店第四代传人,曾先后跟随蒋子贤、张阿仁、章根宝学艺,8岁开始学做泥人,15岁接触惠山泥人技法。1956年考入江苏省泥塑彩绘训练班,系统学习了素描、雕塑、色彩、写生、文艺理论和戏曲基础知识。喻湘涟全面继承了惠山泥人手捏戏文的技艺,从艺70多年来,融各家名师之长,创作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

“非常突然,悲痛万分。”喻湘涟的徒弟、惠山泥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倪俊告诉记者,喻湘涟中风已有三年,半身不遂,一直坐轮椅,他和妻子、同为惠山泥人传人的曹智玮经常去看望老师,而今,忽闻恩师去世的消息,难以接受。“遥想17年前与老师见面拜师的场景恍如隔日,回忆当年学艺时,老师每日对我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心情沉重非常。老师虽驾鹤西游,但作为学生始终不敢忘记老师对惠山泥人的一片赤忱,我会努力将手捏戏文技艺完整传承下来,不辜负老师的授业之恩。”倪俊说。

喻湘涟与王南仙是一对默契的“大师组合”,她们一个手捏,一个彩绘,创作出了许多传世经典。喻湘涟的徒弟、王南仙儿子龚琦听闻喻老师去世的消息,倍感震惊。“我母亲与喻老师年轻时就一起学习、一起工作,搭档了五六十年;我也曾跟随喻老师学习三年,她对我的教导令我一生受用。”龚琦感叹道。

记者最后一次见到喻湘涟还是五年前。彼时,年近八十的喻湘涟仍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出现在工作室,周末也不休息。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已经来不及教更多的学生,只能抓紧所有时间完成作品,以便后人作为资料可以参考对照。”

“巧手团泥人,惠山系深情。”无锡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王峰直言,喻湘涟是一位具有乡土情怀的工艺大师,以“手捏戏文”的精湛技艺传承着国家级非遗惠山泥人,她的作品神韵毕现,惟妙惟肖,享誉海内外。她那一双巧手,为一团团泥土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和灵魂,正是她那一件件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泥人作品,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位认真钻研工艺、认真教授学生的喻大师。

人物无今古,须臾出手中,衣冠千代异、肝胆一般同,造化眼前妙,流传域外雄,集中人八百,童臾献神功。

——郭沫若

著名作家钱锺书在其著的《围城》中,曾这样描述主人公的家乡:“他们那县里……土产中艺术品以泥娃娃为最出名。”多年之后,钱锺书又在《管锥编》中提到:“近世吾乡惠山泥人有盛名,吾乡语称土偶为‘磨磨头’,而自道曰‘倷伲’。”此“倷伲磨磨”即为无锡方言中对惠山泥人的所称。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又称无锡泥人,是以产地冠名的著名民间工艺品,无锡惠山泥人在2008年正式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锡惠山泥人大约起源于明代晚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传承历史。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喻湘涟参与修复、抢救400多件传统无锡泥塑作品。她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赴日本、美国、奥地利、巴西等10多个国家展出,并被收入《无锡惠山手捏戏文》画册。《霸王别姬》等5套戏文彩塑和复制的23套历史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馆收藏。《海瑞罢官》《十五贯》等13套戏文彩塑收藏于南京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也收藏了她创作的《大阿福》。

历史渊源

运河之畔的无锡惠山泥人,业奉战国孙膑为祖师爷。传说孙膑奔吴国后,曾在无锡惠山制以泥人、泥马作为推盘,以研究破庞涓五雷阵阵法。后孙膑打败庞涓,泥人制法也因此流传。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中,记有泥人在店铺中出售的情况。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

由此可见,在清中期以前,惠山泥人已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并且名重一时。其著名艺人有王春林、周阿生、丁阿金、陈杏芳、王锡康等30多人。每年入秋以后,有六七百条货船、几千人次自苏北来惠山采购泥人,部分高档泥人则随着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各地商贾作为礼品运往远方。惠山泥人由此销往浙江、山东等省,相当一部分流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阿福——泥人笑里有禅意

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也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就是惠山大阿福,提起大阿福,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年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创造承载着诸多民间传说与人们对幸福的向往。

喻湘涟大师对于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行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千万不要觉得我们做泥人就是捏泥巴。我们捏的泥人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所有美好愿望,大阿福的嘴角为什么总是挂着微笑,就是告诉人们要笑对生活。”

材料与技法

▲材料

惠山泥人顾名思义是由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苏东坡曾评价此土为“惠泉山下土如糯”。在惠山周围的稻田中,地表耕作层1米以下有一层40—100厘米厚的棕黑色的粘土,这就是用来塑造惠山泥人的原料,俗称惠山黑土。

这种黑泥不同于天津泥或是山西泥,细度极细,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其可塑性指数是其它泥土的2倍。质地细腻洁净,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自然干燥后不用烧焙就有很好的强度和硬度,被称为“磁泥”。

早期的惠山泥人多保留其本身泥质感,并不上色,作品表面光滑细腻,黝黑发亮。无锡能出“手捏戏文”这样的“细货”,就与具备这些物理特性的自然粘土有关。

▲工具

一团惠山黑泥,一把剪刀,一副眼镜,几把自制的小工具,是喻湘涟创作泥人艺术的必备品。

简单的工具在大师的巧手中就能造就精彩的艺术。在抟泥坊,有许多光滑的竹木制小工具,喻湘涟大师说这是她的亲密伙伴,每一把都是自己精心打磨出来的,日积月累地使用,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光滑。

从具体操作来说,一般泥塑先捏大体轮廓,然后逐步调整。在调整及修饰过程中,多次反复加泥、减泥然后成形,手捏戏文却是一开始即从脚捏起。

喻湘涟大师是这样描述的:“一个制作口诀: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尽管是分段组合的,但是你一定要一口气到底。做手捏泥人的速度快的一般15分钟能捏一个人,速度慢一点的两个小时,或者两三天,但是你必须要一口气呵成。重上不重下,脸部很重要,上面可以简略掉,重前不重后,前面要重点表现,后面就可以省略掉,最后调整泥人的姿态。”

技艺高超的艺人在最后调整时,能把泥人的神态充分表达出来,以达到最佳效果。泥塑造型的形体、面、线没有一次成形的要求,可以在反复调整过程中逐步完成,三五天、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这种调整是用工具为主进行的。然而手捏泥人讲究连贯性,一天至少做一件,制作时间不能隔夜。

手捏戏文的出现,使惠山泥人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如果说初期的泥玩具以单纯、洗练著称,那么手捏泥人则是以生动、活泼见长。它细腻的表现手法和明净绚丽的色彩,无一不流露着江南人的审美习性。

下一代传承

华天骅,1990年出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无锡惠山泥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喻湘涟的外孙,毕业于苏州大学环境设计系。2013年华天骅正式加入喻湘涟位于无锡民族工商业档案馆的工作室——喻氏抟泥坊。

入行以来,华天骅每天都跟着外婆刻苦学艺。泥塑手艺在其他年轻人看起来枯燥无味,但在华天骅眼里,这是无锡传统文化的瑰宝。喻湘涟大师对外孙寄予厚望,因此非常严格地要求他,希望他能好好学,早日继承自己的衣钵并传承下去。这也是喻湘涟大师为什么年龄大了也不愿退休的原因之一,她希望能为外孙做一个好榜样,激励他学习。

喻湘涟大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所以,我一直修养本心,心存善意,才能捏出好的佛像。心中想什么,手就能捏出什么,要学手艺,就要先学生活,学做自己。”

保护、记录非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刻不容缓。据了解,无锡已于前几年完成了惠山泥人抢救性数字化保护采录工程,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喻湘涟的“手捏戏文”技艺进行了全程记录。据悉,目前,无锡已完成了惠山泥人、无锡留青竹刻、无锡精微绣、无锡道教音乐、吴歌、无锡评曲、玉祁双套酿造技艺、锡帮菜制作技艺、无锡纸马、玉祁龙舞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采录,努力把无锡技艺“装进”镜头,永续留存,实现更广泛地传播。

来源:无锡日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最新无锡特产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