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无锡特产 > 正文

太湖治藻战提前打响污染在水根源在岸

发布日期:2016/12/9 4:22:50 浏览:1695

被称为太湖“皮肤病”的蓝藻污染,湖州人已经习以为常。

在湖州市区的内河,记者发现了大片蓝藻的踪迹。湖州市白雀乡小梅口是太湖边的一个渔民聚集区,渔船像漂浮在绿色油漆上。

太湖治“藻”战提前打响

去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导致江苏无锡500万人无法正常用水

今年来得比往年早环保部门表示将全力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中新浙江网4月30日电前日,有消息从江苏省环保厅传出:“太湖蓝藻发生的面积、频率以及藻密度峰值都与正常年份水平持平,目前未出现大面积暴发的现象。即使大面积暴发,也能全力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这无疑让“太湖水边”长大的人,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下来。

今年2月始,江苏省就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生长情况,每天组织对无锡太湖小湾里、沙渚、锡东三个主要饮用水源地、“引江济太”调水通道和出入湖河道水质进行加密监测。

然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也强调,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条件短期内难以消除,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他也不无担忧地表示:“太湖2008年仍有可能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

蓝藻治理,症结何在?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太湖南岸和西岸实地调查。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曾向荣

去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导致江苏无锡500万人无法正常用水,人们对此记忆犹新。对生活在中国这个第三大淡水湖南岸的浙江湖州人而言,蓝藻并不陌生。由于近期太湖南部部分水域出现蓝藻,湖州随即进入聚光灯下。

蓝藻常有市民司空见惯

湖州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25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州市白雀乡小梅口,这是太湖边的一个渔民聚集区,也是今年太湖最早出现蓝藻的区域之一。几户渔民正坐在岸边修补渔网,渔船则停靠在他们身后。多年来,他们一直依靠在太湖里打捞鱼虾为生。

记者发现,在船只旁边的水面上,聚拢着一些蓝藻,看上去绿油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油光,像绿色的油漆。记者把手伸入水中,感觉有点黏,再把手拿出来时,手上好像涂了一层油漆。

对于这些被称为太湖“皮肤病”的蓝藻污染,渔民老周觉得习以为常。“这些年来,这里的蓝藻每年都是这样,泛滥成灾了。”老周告诉记者。水温升高使得蓝藻更易生长,这对当地人来说已是常识。他说,最严重的时候,水面上的蓝藻有四五厘米厚。“10月份蓝藻最多的时候,我打鱼用的网子上都沾满了蓝藻。”老周指了指他手上的渔网。而在7月、8月份,一些蓝藻死亡腐烂,臭气熏人。

随后,记者坐车沿环湖大堤往湖州下辖的长兴县夹浦镇方向走去,绿色——蓝藻的标志色,又一次进入视线。在湖边的芦苇旁,聚集着大片大片的蓝藻。

而在与太湖相连接的一处河道口,蓝藻已经繁殖成片。一位路过的村民说,他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都是太湖水,但如今,“太湖的水污染那么大,谁敢喝啊。”村民对蓝藻之害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们村,吃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水,不能再靠湖吃湖了。

而在河道与太湖口连接的闸门内,水面上浮着大片的蓝藻。村民介绍说,闸门用以防洪,一旦太湖湖水上涨,闸门就会关上。由于前几年倒灌的湖水带着蓝藻,河道干脆就封了,但闸门内水塘里的蓝藻却越积越多。

不容乐观的是,太湖蓝藻开始影响到湖州内河的水,因为太湖的水带着蓝藻倒灌进了内河。在湖州市区的内河,记者发现了大片蓝藻的踪迹。在市河,绿油油的蓝藻在水面上漂浮。但当地人对此司空见惯,悠闲地在河边的凉棚下喝茶聊天。而在该市城西自来水厂所在的西苕溪河,记者也发现了一些蓝藻。

太湖“患病”“渔民上岸”

湖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周建明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州市南太湖蓝藻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湖州而言,太湖北岸的无锡饮用水危机直接促使太湖南岸的湖州。

太湖“患病”,湖州也开始“吃药”。在湖州当地小有名气、有着10年历史的“湖鲜一条街”,去年下半年开始被拆除,所有的餐船都停业,政府出资给予赔偿。停业的原因之一,就是蓝藻,因为餐船带来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太湖,这加重了南太湖部分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太湖受蓝藻污染,和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密不可分。当地人称,“湖鲜一条街”的旧址上将建新楼。

此外,当地政府还启动了“渔民上岸工程”。小梅口的渔民老周告诉记者,他家里原本有3条渔船,去年无锡发生蓝藻危机后,他和附近其他渔民每户只能留一条渔船。

“这里的渔民大概有六七十户。估计再过两个月,我们就得搬到岸上去住了。但以后的生计该怎么办呢?我还没去想。”老周告诉记者。

自祖父辈开始,老周的家族就开始在小梅口以打鱼为生。他回忆说,他小时候没见过这么多的蓝藻。在他看来,这些年来蓝藻污染如此严重,跟太湖沿岸的小化工厂有着直接的关联。

对于这些渔民,蓝藻的泛滥,其直接后果就是让他们打鱼的收入大大减少,不能再靠湖吃湖了。老周对记者表示,由于蓝藻覆盖了湖面,水里缺乏充足的氧气,鱼虾也很难活,抓上来的都是死的,卖不掉。

由于太湖水被污染,被称为“太湖三宝”之一的太湖白虾也日益珍贵。老林说,白虾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水质不好就难以存活。

“这几天,这里的蓝藻少了些,因为刮的是东南风,被吹到湖中央去了。”老林说。他感叹,“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一美好景象,至少在蓝藻漂浮到水面的时候,是感受不到了。

防治蓝藻成常态

蓝藻对于湖州并不是新鲜事。去年5月到11月,太湖被蓝藻纠缠时,影响波及湖州城北和城西的两个水厂。而在2006年8月,由于高温少雨,河道水位较低,太湖水倒灌湖州内河,湖中的蓝藻随之而入,在内河河面形成绿色油漆般的蓝藻层,威胁到湖州两个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的水源。但当时蓝藻暴发时间短,自来水厂可以用技术手段处理,没有造成供水危机。

但无锡的饮用水危机警醒着湖州,正如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所言,“湖州现在没有暴发蓝藻,不等于今后就不暴发”。

在几天前举行的湖州市太湖蓝藻防治工作会议上,该市市长马以在会上强调了四个确保:“确保我市不发生蓝藻恶臭现象,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确保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确保污染物总量逐步减少。”马以称:“进入5月份后,随着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光照充足,蓝藻将进入旺盛发展期,防治形势趋于严峻。”

“有专家认为,蓝藻的暴发已成为一种常态。而对我们来说,防治蓝藻的工作进入了常态。”周建明告诉记者。

蓝藻也分好坏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志礼教授从事藻类研究50多年,他说:“喜高温和光照是蓝藻的重要特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快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这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现在已知有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专家分析称,在这些品种中,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发菜,就属于其中的念珠属。“坏蓝藻”的典型是微囊藻属的蓝藻。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这些“坏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质恶化,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汉斯·派尔把这种蓝藻称作“湖泊里的蟑螂”。美国各地政府曾经投入巨资治理各地水系。几乎全世界的主干水系,包括维多利亚湖、波罗的海、伊利湖、五大湖都长满了这种藻类。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孔繁翔研究员在一篇报告中指出了蓝藻水华的危害:“导致沉水植物难以生长;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局部湖区大量堆积死尸,破坏水源地水质;分泌毒素,直接危害生物生存与人类健康。”

江苏宜兴治“藻”前路漫漫

污染虽然在水里但“根子”还是在岸上

由于风向的变化,太湖北岸的江苏省无锡市进入戒备状态,江苏已启动省、市、县三级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控源截污、打捞蓝藻,控制入湖水质,保障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去年5月底,由于蓝藻大暴发,无锡几乎整座城市被卷入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之中。

那场危机惊动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江苏省、无锡市以及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有关方面迅速组织大批专家积极研究消除蓝藻的对策,加大“引江济太”(引长江水补充太湖水)调水力度,不断增加“引江济太”调水容量。

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前日,江苏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朱铁军宣布:“太湖蓝藻未出现大面积暴发的现象。即使大面积暴发,也能全力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

从今年2月开始,江苏就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生长情况,密切关注蓝藻水华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表明,除云层覆盖外,太湖1~4月份共出现蓝藻水华8次,其中4月份发生面积如下:4月3日为1.7平方公里,4月10日为4.9平方公里,

[1] [2]  下一页

最新无锡特产
  • 全新上线!连播两个月!03-18

    来源时间为:2023-12-30市民朋友们无锡视觉形象建设成果发布啦IPWUXI城市形象资源库正式上线59部视频,两个月连播!“瑞兔迎龙跨年季”无锡城市影像展映……

  • 这么好玩,无锡藏不住了……02-13

    来源时间为:2024-02-12这么好玩,无锡藏不住了……2024-02-1213:58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龙年已至无锡各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满城尽是……

  • 无锡空港经开区为居民送上非遗“年味大餐”02-09

    来源时间为:2024-02-02新春佳节将至,各地过年的氛围愈发浓厚。近日,无锡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主题活动,给辖区居民送上一道道精彩的“年味……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