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机关事业 > 正文

无锡档案向文化属性回归

发布日期:2016/6/17 4:15:44 浏览:655

破损历史档案的修复速度从原来每天手工裱糊几十页增至机械裱糊600多页,大大提升了濒危档案的抢救效率;采取专业技术修复,复制了一批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珍贵档案;通过对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集中力量挖掘精品,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抢救保护档案和全省档案文化精品项目,沉睡多年的档案重焕生机--

说起“档案”这个词,我们很容易跟“解密”“揭秘”一类的词联系起来,感觉做档案工作的,就是跟国家秘密打交道的人。但随着市档案馆陆续举办《璀璨无锡--六十周年成就展》《家庭收藏档案展》《美丽无锡》《在沦陷的日子里--无锡档案史料展》《全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精品展》等展览,市民发现,档案不再是封闭的、寂寞的,在记录历史真相、承载厚重内涵的同时,呈现出亲和的一面。

依托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及其有力支持,无锡市档案馆以搬入新馆以及晋升国家一级馆为标志,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利用服务和档案文化宣教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截至目前,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达80多万卷(件),档案全文基础数据库容量达20TB以上,其中提供查阅的政府公开信息条目超过30000条,对外承接各类档案整理加工服务量达1500万页。无锡市档案局(馆)局(馆)长盛晓奇介绍:“档案馆里珍藏的档案都是可以被利用的。按《档案法》和地方档案管理条例规定,保存满30年的档案一般都应向社会公开。”

沉睡多年的档案经摸底重焕生机

面对数量日益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的馆藏档案,无锡档案人意识到有必要对80多万卷(件)馆藏档案进行摸底清查。经过两个工作小组100多天的清点和整理,挖掘、筛选出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珍贵档案,布置成两个各300平米的档案特藏室。同时,引入展、藏、研一体化的先进理念,促进档案编研业务向纵深和高端推进。目前,除在传统大事记基础上衍生出图文并茂的《无锡的365天》这一特色编研成果外,还与综合部门、高校、社科院所合作编撰了一批专著和丛书,涉及民间文化、地方名人、婚书和地契等多个类别。

采访获悉,为加快珍贵历史档案和馆藏档案精品的抢救性保护进度,在财政的支持下,馆藏档案保护费标准已由每卷1元提高到2元,并追加核拨。购置了先进的机械式裱糊设备,使破损历史档案的修复速度从原来每天手工裱糊几十页增加到机械裱糊600多页,大大提升了濒危档案的抢救效率;充实、调整两间特藏室的藏品,采取专业技术修复,复制了一批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珍贵档案,其价值和陈列效果受到国家档案局的充分肯定,被省档案局作为特色和亮点加以推广;此外,通过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集中力量挖掘精品,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抢救保护档案和全省档案文化精品项目。还联合各市(县)区局(馆),复制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精品,举办了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精品展,让沉睡多年的档案重新焕发生机。

“珍档解读”让晚报读者助力充实史料

“文物档案工作人员前来查阅《关于江阴市黄山炮台遗址维修方案的批复》《关于锡金公园遗址维修保护方案的批复》《关于对无锡祝大椿故居维修方案的批复》《关于对公园旧址修缮保护方案的批复》《关于无锡薛南溟旧室维修设计方案的批复》”“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前来借阅《无锡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课题协议书》等相关文件资料,为维修旧址加固、勘测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历史文物的完整”……这些工作日志真实地记录着档案工作的点滴。

不过,最让档案人感觉时不我待的是,该馆保存的那批弥足珍贵的清代、民国时期老照片,“可惜的是由于没有背景材料,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知晓的人越来越少,若再不抓紧解读,就可能成为死档案。无锡民间有很多有识之士在默默从事着档案的收集,有的家里还藏着非常珍贵的资料,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宝贵的文化传承,丰富的历史承载。”今年,本报和市档案馆联合推出公益性的“珍档解读”专栏活动,通过晚报这一平台公布,让大家共同参与,解读这些照片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和人物等等,从而丰富历史的史料,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对无锡曾发生的或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这些人物了解一二。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每张老照片在本报刊出后都得到了回应,而且这一专栏浓郁的档案文化气息吸引了许多市民。

鼓励民间合作做到互利双赢

除了表彰向档案局积极捐赠档案资料的百姓,档案局也鼓励民众采取多种形式和档案局合作,资源共享,如共同举办展览、合作出版书籍、寄存捐赠资料等等,做到合作共赢。比如沙陆墟的作品手稿就寄存在此,这里有24小时监控,库房里恒温恒湿,防虫防蛀。记者看到,市档案馆征集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实物、书画、资料、光盘、磁盘录像带、照片等,实物以友好城市礼品及市委市政府移交纪念品为主,例如李可染字画、中央领导人题词、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地图、民国三十六年广丰面粉厂股票等,弥补了馆藏实物档案空白。

目前档案人正在抓紧建立口述档案和全市的名人档案。以“抗战·无锡沦陷”为主题,已确定了一批目标联系人,通过电话、登门拜访等方式,与20余名老人交流沟通。今年完成口述档案录音、录像三人次,并整理若干文稿。名人档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年是名人档案征集工作的起始之年,以基础性工作为主,需要将散落民间的各年代、各领域的名人档案征集齐全,如生平照片、突出贡献、手稿传记、实物等。现在依据全部322人名单摆放好相应档案盒,已经完成包厚昌、张怀西、荣毅仁等15位名人的档案征集整理工作,完成10位将军的文书、实物档案归档等。

文化理念贯穿档案征收业务

“档案资源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以往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中,往往忽视档案本身的文化意义。迁入新馆以来,馆舍面积和硬件设施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一流的条件,各类档案、资料的进馆范围和涉及单位经过调整,有了明显扩展。其中显著的一点就是将文化理念贯穿到档案征收业务中”,盛晓奇表示,“一是突出民生文化,大量民生领域的专业档案填补了馆藏资源体系中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二是突出地域文化,主动关注和跟踪无锡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对泥人、锡绣、锡剧、竹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制作工艺和经典影像进行抢救性征集和系统开发;三是突出民间文化,以联谊交流的形式,掌握民间人士的藏品构成和流向,通过无偿捐赠、有偿征购、免费寄存和个人陈列等方式,吸引民间珍贵藏品进入档案馆保管和展示。”

日益丰富的档案资源体系,为开展各类档案宣传活动奠定了必要条件。1000平米的展厅,正日益成为展示档案文化的亮丽窗口。“无锡汉旺一家人--5·12地震灾后援建图片展”“无锡60年城市变迁图片展”等规模较大、受众面较广的展览,增强了档案文化的影响力。“无锡档案信息网”全新改版后推出,以图文形式高频率更新,保持网站“脸面”常新,吸引网民持续关注。同时,还增加了电子检索、文件下载、互动交流等功能板块,使点击率明显提升。无锡市在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珍贵史料陈列展”、《土地契证的历史演变》等备受评审专家好评,荣获全省10个一等奖中的3个,比例居全省各市之首。(林洁洁)

最新机关事业
  • 莫慌!市地震局最新回应05-21

    来源时间为:2024-04-03无锡市地震局介绍,此次地震是今年迄今为止我国最强地震,有感范围非常大。无锡辖区普遍有震感,高层震感较强。市地震部门也将继续加强监……

  • 2021年“江苏最美信访干部”发布仪式举行05-20

    来源时间为:2022-09-16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丁国锋9月15日,江苏省政府信访局在南京举行2021年“江苏最美信访干部”发布仪式,褒奖信访战线优秀代表,展播……

  • 无锡种小麦连亏挫伤农民积极性05-20

    中国江苏网8月29日讯无锡市物价局28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该市小麦亩均产值706元,同比增加八成;亩均种植成本916元,同比增加6。产值与成本相抵,亩均亏……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