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旅游景点 > 正文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发布日期:2022/4/15 11:39:56 浏览:221

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

南禅寺大殿发现较晚,乃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发现。在此前,1937年梁思成等人发现了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一度被认为是我国保存最久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被发现后,佛光寺东大殿退居其后,因为东大殿比它晚了75年。

南禅寺寺院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形式。南禅寺大殿,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殿内无柱,以通长的两根四椽袱横架于前后檐柱之上,贯穿大殿南北。南禅寺大殿唐代作风明显,形制壮丽,结构简练,用材断面合理,纵横连贯牢固,手法古朴,力学与美学有机结合,展现了中唐时期的建筑艺术。

南禅寺大殿内,保存有17尊唐代彩塑,或坐或立于佛坛之上。主尊佛像是体量巨大的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在八角须弥座上,身后有背光。佛像双目微垂,妙相庄严,左手抚膝,右手施无畏印。释迦牟尼像的两侧,自内向外,依次为阿难、迦叶,二肋侍菩萨,文殊、普贤,二侍立菩萨,二天王像。在释迦牟尼像前,还有两位蹲坐于莲花座上的供养菩萨分列两侧。文殊骑狮,普贤骑象,牵狮人是佛菘、引象人是撩蛮,两位随行童子伴在佛菇、撩蛮的身边。这16尊唐代彩塑像,围绕在释迦牟尼像两侧,呈对称分布,或立或坐,形态或庄严或活泼,形成了一个既庄严肃穆又生机勃勃的佛国世界。据专家介绍,南禅寺大殿内的塑像群,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

二、建筑特色

南禅寺寺院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殿等主要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形式。

南禅寺大殿为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顶有九脊。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横向宽11.62米,纵深9.9米。内部为一大间,呈平面约为方形。基座方整宽广,约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屋脊两侧装饰有鸱吻,正面设板门和直棂窗,殿内没有天花板。大殿周围由12根结实的大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到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粗壮结实,柱头微微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个角柱稍高,与迭架、斗拱构成翘起,使梁、柱、枋的结合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斗拱用材硕大,拱头券刹都为五瓣,每瓣仅用两根叉手承托脊,简洁有力,梁架举折相当平缓,保持了汉唐之际固有的建筑特点,是中国现存建筑中屋顶最为平缓的一座。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

南禅寺大殿12根檐柱柱头均直接承托斗栱,带有明显的唐风。大殿斗栱用料较大,栱枋断面尺寸多为26厘米,栱高多为37厘米,均超出宋《营造法式》规定,而宽度多为17厘米,则小于规定,其余斗栱构件与规定基本一致。各栱栱头卷刹每瓣都微向内倾,常见于齐隋时期石构件。整个大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扬,体现了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特色。

三、艺术价值

南禅寺大殿佛像雕塑反映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

南禅寺大殿在木结构梁架上已经有用“材”(栱高)作为木构用料标准的现象,说明中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南禅寺大殿唐代作风明显,形制壮丽,结构简练,用材断面合理,纵横连贯牢固,手法古朴,力学与美学有机结合,展现了中唐时期的建筑艺术。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古建,南禅寺大殿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标本,为研究我国乃至东方建筑史、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以说,南禅寺大殿与佛光寺东大殿,这两座唐代木构古建,是东方建筑艺术中最为耀眼的文化圣殿。

文:网络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