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旅游景点 > 正文

无锡亮出生态环境“好气质”

发布日期:2023/6/19 11:22:36 浏览:60

来源时间为:2023-06-05

的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无锡亮出生态环境“好气质”

2023-06-0511:06:05来源:

正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2022年度无锡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公布。公报显示,2022年,在全市GDP总量接近1.5万亿元的同时,无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张生态环境“成绩单”有哪些亮点?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持续改善?跟记者一起探索感受锡城生态环境“好气质”吧。

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3.4

天气晴好的时候,市民徐怡总是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晒图,秀一秀那抹“气质”不凡的“无锡蓝”。蓝天白云在朋友圈的持续返场,展示出这些年无锡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背后离不开大气污染防治大数据网络的强大支撑。“轻点鼠标,通过这双环境监控的‘千里眼’,就能实现对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集中管理。”在宜兴生态环境局的指挥中心,大屏幕可以实时展示最新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扬尘等监测数据。在经开区,大气污染防治激光雷达走航车可以实时监测空气里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因子浓度,通过获取重点区域污染全貌、快速对大气污染源溯源定位,实现“测、管、治”联动,让大气污染排放源无处遁形。在惠山高新区,19套六参数微型站正实时监测环境空气中的臭氧、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PM2.5)等,全面了解区域污染分布、识别污染传输过程,实现精准化污染溯源。

“2022年,全市75个乡镇(街道)全面建设空气质量监测点,并新建10个大气光化学和颗粒物评估监测站、2个大气传输通道监测站、2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站和300个加密微型网格站。”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吴笛介绍,这些站点构建了覆盖全面、分布合理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为科学精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织密了大数据网络。

不懈努力下,2022年,无锡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值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达到历史同期最优水平。环境空气质量(除臭氧外)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8.9。

“2023年,我市确立了更加严格的考核目标,为全市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比率达到80.8以上。”吴笛表示,截至5月底,PM2.5浓度为3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两项指标均暂达全省第一;优良天比率83.0,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3。

今年,我市还将探索发布《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有机废气燃烧法治理设备运行管理及检查规范》《涉VOCs排放企业活性炭吸附系统标准化指南》《储油库、油品运输、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指南》四项技术指南,针对活性炭吸附、燃烧法处理、油气回收等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关键环节,以标准先行的方式推动解决VOCs污染治理技术难题。

连续15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

不断恢复“年轻态”的母亲湖太湖、清澈如洗的清水河、澄明通透的贝沙桥河……一条条美丽河湖的呈现是无锡在水生态环境领域治理成效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

2022年,全市纳入水环境质量考核的2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84.0,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71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4.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达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其中,河流型断面水质优Ⅲ比例首次达到100。太湖无锡水域总体水质处于Ⅳ类水平,定类指标总磷浓度为0.059毫克/升,同比下降3.3。连续15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两个确保”目标。全市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6个“十四五”地下水环境质量国考区域点位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Ⅳ类,达标率100。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多年不辍的治水。滨湖区徐巷浜,碧波荡漾,岸绿景美,经过箱涵清淤、面源管控、生态修复等系列性生态治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并稳定在Ⅲ类标准。新吴区旺庄街道的小桥下浜,每当大风吹过,有树叶、小垃圾随风飞起飘至河面,就会有一只形似空顶帽子的机器将它们“吃”进去,高科技设备为河水治理添砖加瓦。经过涧河清淤、岸线清理、环境改造,宜兴的洑西河让网红景点鱼鳞堰的风光更上一层楼……而这些都只是治水缩影的一小部分。

久久为功,才能让水更清岸更绿。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何永军介绍,今年全市确立了25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保持84,71个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保持94.4,河流型断面优Ⅲ比例保持100等多个目标。将从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等方向全面强化水环境治理。其中,在重点工程项目方面,污染减排项目71个、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66个,占到153个项目数的89.5。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时俱进

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过大……噪声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一样,也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区旁高速公路的隔音屏再次加高,恼人的噪声终于减少了”“楼下沿街店铺的喇叭促销声消失了,孩子能安心学习”“施工噪声减小了,睡眠质量得到了保证”……市民们发自内心的夸赞,是噪声治理成果最直接的反馈。

2022年,全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2dB(A),同比下降0.8dB(A)。全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平均达标率分别为98.4和93.8,同比分别上升3.9和21.1个百分点。全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1dB(A),同比下降0.3dB(A)。

“这份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数据由人工监测得到。”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监测一科科长沈建荣介绍,从科学上讲,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本质上是一种能量污染,不是由某种污染物造成的。因此,声环境监测的是一种能量,只监测声压级一种指标。目前,无锡市共有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32个,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标准要求,每季度开展1次人工监测。从2022年监测情况看,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昼间和夜间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多年来,无锡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直与时俱进。”沈建荣解释,2022年新的《噪声法》实施,今年《“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为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待调整完成后,将根据新的声功能区划分情况科学规范设置新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体系。“计划2024年完成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并与省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联网,监测数据公开由省级和国家统一发布。”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