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无锡特产 > 正文

中国城市报

发布日期:2016/3/27 5:53:57 浏览:550

泥塑对于许多70后、80后来说并不陌生,是他们童年时光最鲜明的记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泥塑已经从简单的玩具、摆饰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品。泥塑作为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如今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玉田县因“玉田泥塑”而获“中国民间泥塑艺术之乡”的美誉,玉田泥人的发展历程也有百年之久,并已被国家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在历史沧桑中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由璀璨到黯然,令人担忧和惋惜的命运轨迹。兴盛时期,在古老的百年京东重镇鸦鸿桥曾出现长达一华里的“泥人一条街”。

从被大众认可的程度看,“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更被人所熟知。此情此景下玉田泥塑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呢?玉田县泥塑资深爱好者、泥塑工作室创始人王振峰给出了记者这样的答案:“玉田泥人具有‘艳、拙、趣、繁、广’的特点。”

据王振峰介绍,玉田泥塑色彩艳丽,以红黄蓝等原色为主,注重大面积的渲染,色彩喜庆,极为鲜艳醒目,对戏曲、年画、剪纸、影人、风筝等色彩广泛借鉴,并对水墨画法有机运用,形成了大俗至雅的艺术特色,而最下边则留出泥土的本色,更增添了泥土的气息,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风格。玉田泥塑造型朴拙,单纯简洁,不求形似,不求全局的详细刻画,大多作品看似幼稚之作,却能表达出不可忽视的气势,这就是古拙之美的力量所在,正所谓“不讲理的艺术”。泥塑意境幽趣、形式繁多、取材广泛。泥人造型简洁、生动、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刻画或精或粗的形象,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每一个作品都讲述着一个故事。玉田泥人融观赏性、玩具性于一体,有欣赏的,有口吹作响的,有手搬不倒的,有能摇的,有能跑的,有全彩的,有半彩的,还有没彩的。动静的融合,色彩的搭配,加上口吹孔洞发出的天籁之声,令人回味,赋予了彩塑鲜活的生命力。凡眼见之物,耳闻之境均可入泥塑。这些有的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有的取材于戏剧人物,有的取材于生活,栩栩如生的人、禽、虫、兽皆是泥塑的对象。这些或来自神话传说的故事,或来自百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有关物象,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汇于百姓的生产劳作、人生礼仪与岁时活动中,表现着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或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美好愿望。

另一位泥塑爱好者、泥塑工作室创始人王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他与王振峰在泥塑的制作上在研习古法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创新理念,王辉说:“我们对玉田泥人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确立了‘继承传统,融入现代’的制作理念以及‘展示民俗,点缀生活’的宗旨,融入现代理念、物象、技术,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的‘原生态’新形象。比如,玉田泥人的代表作之一——大公鸡,原来全部是单只出现,我们把这件作品以现代“合作”理念为基础,创作了斗鸡、共进等作品;2006年,唐山借鉴皮影戏的舞蹈《俏夕阳》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我们依据舞蹈,又开发了泥人系列作品——俏夕阳;唐山是闻名的陶瓷生产基地,我们借鉴陶瓷的工艺,与泥人的技术有机相融,形成了泥、陶、瓷相融相生的新的形式。”

据悉,做泥人收入微薄,泥人艺人渐渐收手不干,因而泥人已逐渐淡出市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已成濒危项目,包括玉田人也正在淡化对家乡泥人的记忆,玉田泥塑作为国家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技正在滑向“绝唱”!

面对这项古老而传统的艺术正逐渐流失的现状,王振峰与王辉认为,当下玉田泥塑应该在保留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时俱进,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要。玉田泥人从昌盛走向衰落有历史原因,但更有其本身粗糙、笨拙等原因。

目前,王振峰和王辉已经开展了“玉田泥人进校园”的活动,他们决定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玉田泥人、爱上玉田泥人。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开展玉田泥人进社区等活动,培养更多的泥塑爱好者以更好的传承玉田泥人。

此外,王振峰与王辉准备将玉田泥人的历史、特色、制作工艺整理成教材,制作成图片和视频,发放到学校和社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以声像和文字的形式记录玉田泥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改变玉田泥人200多年来口耳相授的传承模式。

最新无锡特产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