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无锡特产 > 正文

綦涛:这两本书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学

发布日期:2016/7/5 4:54:10 浏览:564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书封。

《唐孙过庭书谱》书封。

人物介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代表性传承人、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推荐书目:《唐孙过庭书谱》《惠山泥人》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常常让人们抱怨、感叹,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也许是人们在忙碌中“丢失”了发现美好的眼睛。

这十年来,我每天都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交道,设计夏布、推出延伸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学,而这种美学的基础正是读书培养出来的。

我的父亲是綦江一位乡村教师,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学习书法、绘画。初中毕业之后,因为父母想让我当一名工人,我便进入了工厂技校学习,但心里对书法还是念念不忘。每个周末,我会坐很长时间的车从綦江到重庆主城学习书法,回家之前还要到解放碑的新华书店看好几个小时候的书。

到了二十出头的时候,我的书法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获得了国内不少奖项。但我却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一个瓶颈,拎着“一篮子专家们的好评”,不知该往哪里走。

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吗?就是比谁的字写得更好吗?我想应该有另外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我在《唐孙过庭书谱》里找到了。

《唐孙过庭书谱》不仅讲述书法的用笔与结构,更在全文中贯穿了孙过庭的儒家审美理想与人生价值观。它告诉我,学习书法的过程其实是艺术人格的培养,这不仅仅关乎技巧,更关乎你对世界的观察,以及从这种观察中得到的体验与看法。

10年前,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代表性传承人,我打造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想让濒临失传的民间手艺活起来,而不是“住”在博物馆里。

质朴中透着秀美的惠山泥人给人以很大的视觉震撼。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本叫《惠山泥人》的书,对于惠山泥人之美才有了真正的了解:特产的油润黑泥,加上京戏、昆曲的陶冶,让江苏惠山成为江南的泥塑之乡。尤其是在得知出版方耗费7年心血才推出这套并不“卖座”的小众书籍时,我心里充满了崇敬之情。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它可能是路边老人手中的泥巴、扇子、粗布……它们是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特别容易被忽视的美学。

我认为,这虽然是一本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却适合人人捧在手中阅读,因为读出来的就是生活之美,而这种美是有力量的。

在做夏布的这些年,我遇到过很多困难,正是书籍的力量推动着我步步向前。

有一次,我想把一幅老重庆的地图印在夏布上,客户已经下了1000张的订单,但我在操作中却遇到技术问题,地图怎么印都印不上去。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技术,奔走于各个工厂之间,终于在一天凌晨3点的时候,把样板印了出来。

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后来,我开始尝试将染色工艺、竹扇工艺、木板年画、书法、蜀绣等内容和夏布结合,开发出家具、服装等延伸产品。这种全新的结合让夏布活了起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生活之美。

比起小说、杂志等,书法和非遗方面的书籍可能显得有些小众,但它们可以成为一把提升审美的梯子,或者为你打开一扇窗户,让你看到别样的美丽世界。(记者夏婧采访整理)

最新无锡特产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