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机关事业 > 正文

报亭有望重现无锡街头评:是城市文化元素的回归

发布日期:2017/7/10 11:24:29 浏览:698

无锡市邮政局

青岛街头的报刊亭。资料图片

报刊亭是城市不可缺少的民生设施,也是培养全民阅读习惯的一道文化风景。可就在4年前,也就是2009年2月,无锡拆除了报刊亭,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时隔4年,报刊亭有望重回无锡街头。对于无锡市民关注的这一民生大事,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只是进入调研和征集各方意见阶段,报刊亭重设的规划方案正在细化中,何时恢复还需等待。

记者刘梦雪

记者调查

报刊亭拆了但卖报点还有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2009年无锡亭棚整治后,无锡报刊亭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就在那一年,无锡市邮政局承包下了人防洞口的8个亭子作为报刊亭,位于南禅寺的邮政报刊亭就是其中之一。就在记者与这个报刊亭的“亭长”曹阿姨交谈的2分钟时间里,已经有四五个市民来买报纸。“09年的时候其他报刊亭都没有了,只有几个亭子保留着,为的就是方便市民购买刊物。”曹阿姨告诉记者,等到新的报刊亭出来,她所在的这个点就要取消了。

送报员戴阿姨的临时报刊点就比较特殊了,同样位于南禅寺附近,她寻到了一块大大的石板作为桌子,报纸就铺在石板上,没有其他的桌椅,边上一张折叠凳子就是卖报人休息的地方。从早上7点开始营业,到中午11点,路过的人要想买报,就自己低下头取上一份,钱丢到盒子里就成。“都是老顾客,大家都熟悉了。有时候一上午能卖出100多份报纸。”戴阿姨对记者说,只是到了下雨天就没办法营业了。记者从一名城管队员那里获悉,像这样的临时报刊点确实方便了百姓,他们也是额外给予照顾,要求摊主经营到上午10点多收摊。位于老汽车西站和无锡广电周边的两家早餐车服务点,也兼售报纸。这两个早餐车边上,都是两张凳子上摆放了几十份报纸,虽然简陋但也满足了不少读者的需要。

卖报人说

报刊进店销售效果不好

“当初整治时说报刊要进店销售,但我们发现店面销售的情况比不了传统的亭子。”无锡市邮政局一名人员说,且不说店面租金和成本比亭子高许多,就说店面的地理位置一般都是在街巷里弄或路边,而亭子都是沿街而设或在街口,更利于路人买报。

采访中,不少老的卖报人都表示,报纸都必须齐刷刷放在外面,让人们一览无余,人们不用在亭子停留多长时间,甚至在车里就能伸手取报纸。店面销售则不一样,人们还要找地方停车去店里慢慢挑选。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为了方便有买报需求的读者,一些便利店和超市也在醒目的地方,辟出一块报刊杂志区,供顾客选购,可是生意也都一般。邮政局一名工作人员认为,可精心挑选一些地段比较好的点设亭子,然后向社会招投标,找人承包。效益不好的亭子可适当调整地段和租金。将来的报刊亭肯定要增加经营项目,比如充值、代收费、提供便民服务等,必须要让承包人觉得有收益。

市民呼吁

恢复报亭,给市民提供精神食粮

无锡市2009年的报刊亭整治,拆除了书报亭,但也让爱读报的市民留下一声叹息——“到哪里去买报纸?”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平常除了看电视以外,看报纸是获取最鲜活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随着报刊亭的整治,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抱怨临时售报点不多,零售点的报刊种类不齐全等。“老百姓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政府在加强城市管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需要,不能一刀切。”市民龚先生对记者说。

这个呼声被无锡市政协委员陆莲芬听到了。在2013年无锡市两会上,陆莲芬就向大会递交提案,要求恢复报刊亭。陆莲芬说,上海等地政府对报刊亭处理的模式有可借鉴之处。“街头报刊亭是居民的朋友,是游客眼中的城市风景,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她建议有关部门重新规划恢复报刊亭,可以向市民征求意见,让报刊亭设计尽可能体现无锡特色,传递文化信息。

政府回应

已经开始规划重设报刊亭

面对市民的呼声,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非常重视,委派相关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设报刊亭一事进行调研论证,征集各方意见。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11月,在无锡市政府组织下,无锡市规划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政和园林局、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等多个部门举行了专题会议,商讨如何恢复报刊亭问题。无锡市规划局局长陆檬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确实已经开始在为无锡市区重设报刊亭进行规划。他说,目前正在进行的规划,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新设的报刊亭,在硬件上应该会更多体现无锡元素,功能上会增加更多的便民内容,在布点上会进行综合考虑,在方便市民购买和减少对交通影响之间取得平衡。无锡市政协委员庄若江建议,对于此次重设报刊亭,一定要做好规划,布点一定要科学合理,后续的管理也要选择更符合报刊亭长期良性发展的模式。

在目前由无锡市规划局所做的《无锡市报刊便民点布点研究》初步方案中,主要内容包括在无锡市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设置约122个报亭。这一规划方案,参考了重庆、杭州、广州,以及英国、西班牙等国内外城市的报刊亭在布局、外形等方面的做法。陆檬说,一个城市的报刊亭,并不是单单售卖报纸杂志,而且还承担着资讯发布、公用电话、代缴功能、订票功能、信息查询、城市导游、广告宣传等服务内容的“文化亭”“便民亭”“多媒体亭”“宣传亭”……据悉,恢复规划已在进行中,何时落实尚需等待。

报亭回归,是城市文化元素的回归

评论员周建平

4年前,无锡将街头报刊亭拆除,激起很大反响;4年后,报刊亭又将有望重回无锡街头(详见今日本报A3版)。报刊亭的回归,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期待,也都会赞成和支持,这是一项符合民心的民生工程。

报刊亭的回归,是对公众精神生活的深切体恤。书报亭是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依归,它作为市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品,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生活快节奏带来的紧张和不适。正是因为对书报亭精神价值的认知,国外很多发达都市对报亭都有着特殊的“礼遇”: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市区有200多个书报亭,伦敦、柏林等城市的一些书报亭还被装扮成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艺术品……这些,都是对于文化生活和精神关怀的充分尊重。

报刊亭的回归,是对城市公共形象的人性化修补。试想,一个城市之中,如果只有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缺少了温软和固有的文化景象,将会变得无趣和平淡很多。对许多市民而言,到书报亭买报已经成为文化习惯,破坏这种习惯,就会让都市的公共形象受到影响。报摊报亭,留在我们多少人的记忆中,然而,当我们想找一份报纸,买一份杂志的时候,却发现街头四处都找不到买的地方,曾经的那份眷恋莫名地消失……这些,对于城市公共形象的杀伤力无疑是非常大的。

报刊亭的回归,也是城市文化元素的回归。城市中的报摊报亭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在来去匆匆的人群中,一个小小的报亭会让我们停下脚步,买上一份报纸或杂志,在静谧的阅读中去感知这个世界,去了解这座城市。报亭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们的存在与离去,总是会牵动着众人的神经。正因为如此,针对城市建设中书报亭越来越少的问题,2011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就曾提出,要把解决群众“买报难、买书难”等当成大的文化建设。

思路的调整,会让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也跟着发生变化。我们相信,只要城市管理者能科学合理地布局城市建设,书报亭就应有一席之地。

《报亭有望重现无锡街头评:是城市文化元素的回归》相关参考资料:
深圳零首付重现、无锡 达内、无锡锡柴、无锡健鼎、无锡健鼎着火、郭富城重现樱花舞、无锡苏州地铁、无锡张云昌、无锡上万鱼儿浮头

最新机关事业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