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企业单位 > 正文

学科交叉 校企联合 教改“试验田”

发布日期:2024/3/26 9:40:57 浏览:10

设计展上,像李颖刚这样的学生作品得到了极大关注,他们从大二开始加入整合创新设计实验班,接受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教育培养体系。作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改革试点,成立于2012年的整合创新设计实验班,采用灵活化的管理模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重在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

与以往分专业培养方式不同的是,实验班在课程体系中还囊括进商业、管理、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围绕大设计的理念,新增四门必修课,培养学生从定义产品和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一直到项目论证的整个流程全方位综合素质。

空巢老人、高龄产妇、骑行族……3年来,实验班的学生们深入不同社会群体进行调研,挖掘了这些群体的真正需求。“空巢老人长时间无人看管,通过对床铺的高度、弧度的测算,设计让他们舒适的床铺……”设计学院院长辛向阳教授告诉记者,学生的作品或许不是很成熟,但传递了一个信息,优秀的设计作品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实现,这也是实验班创立的初衷。

经过3年的发展,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已得到企业的认可。首批实验班的学生不但基本实现了100就业,有些在毕业时还受到了腾讯、网易、苏宁等知名企业的哄抢。谈及在实验班的学习生涯,李颖刚颇有感触:“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除了吸收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涉猎其他学科。实验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知道的太少了,它教会我怎么去提问,怎么去寻找痛点,怎么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虽然也曾有过迷惘、痛苦和失落,但受益是一辈子的。”

校企联合在一线实践中提升才干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级工程人才,是江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君远学院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基地,本着“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强化培育的核心。

为期六周的机电综合集中培训,机器人系统、数控系统、PLC综合自动化三模块训练,三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在学院,各类实践应有尽有。学院与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在长三角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与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无锡柴油机厂、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君远学院院长张秋菊表示,除了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3 1”培养模式里的一年企业实践,学院还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和“项目小组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训练与大赛。君远学院每届只招收60名学生,四年的时间里,君远学子先后获江苏省力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31项,以第一完成人申请专利10项。

“进入君远学院,压力满大的,尤其是实习初期很不适应,但是过了那个阶段就会发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君远学院2011级01班学生朱建峰感慨地说。朱建峰大四进入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在那里,他不仅得到锻炼和成长,还找到了自己的毕业课题——大型无心磨床回转盘工作台设计及结构分析。现在,他已签约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教改“试验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

杨占海,理学院13届至善荣誉生,毕业保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获201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1年全国大学生舰模大赛一等奖,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丁宁,食品学院14届至善荣誉生,毕业留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担任负责人,申报专利1项……翻开历届江南大学“至善特别荣誉奖”获得者的简历,一排排的竞赛奖励令人赞叹。

作为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江南大学至善学院在国内首开先河,自一年级起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学生中选拔3—5具有突出培养潜质或特殊专长的优秀学生,采用“虚拟学院”的运行机制,优胜劣汰,通过能力强化、资源优先、荣誉吸引等举措,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至善学院实施素质创新课程自由选课制度,打破原有的班级概念,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学校聘请教学名师授课,并配备学业导师,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鼓励学科交叉。这些导师全部是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教学名师。此外,学院还专门设立了“至善讲坛”、“企业家解读人才需求”等系列讲座,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继续深造率(升学/出国)88,海外交流交换率112(9个国家和地区49所高校),发表学术论文238篇,申请专利101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与率100,省部级以上奖励487人次……成立6年来,至善学院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正如该校校长陈坚所说,“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关注社会需求导向,推进特色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注重通过校企、校地联动,打造贯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化整个创新链的科研创新和育人平台,形成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氛围。”2014年,江南大学以“全过程教育”为特征、基于全面训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让创新成为新常态”,也许正是这句江大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才有了今天江大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初步硕果。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