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百姓网 > 无锡特产 > 正文

从城隍庙吃到夫子庙

发布日期:2023/2/8 12:27:17 浏览:296

来源时间为:2023-01-21

今天是农历壬寅除夕,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都将奔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年夜饭。

今天我们为大家转载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作者是著名美食家逯耀东先生。逯耀东先生1933年生于江苏丰县,曾任长期担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他的研究与教学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传统与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2006年病逝。

本文选自逯耀东在祖国大陆出版的著名饮食美文合集《寒夜客来》。作者上北京、下江南、走关中、入中原、返台北,可谓是遍访佳肴美膳,忽而“去来德兴馆”,忽而“富春园里菜根香”,正乃“馋人说馋”,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难免食指大动。至于肚大能容,当然不限于饮食一隅,作者把这份经验与历史、文学融会贯通,在大快朵颐的文字里,讲的是历史名城的饮食经,道的是诗词文赋的品馔谈。

遥祝读者诸君新年吉祥安康,万事顺遂。

从城隍庙吃到夫子庙

文_逯耀东

来源_《寒夜客来》

前几年常有人问我,何时到大陆走走,我笑说等那里有卖小吃的再说。我说这句话不是开玩笑。因为街上有小吃可吃,并不是简单平常,必须人有三餐饱饭吃之后,才有闲情想到找点其它的东西换换口味。早几年有位朋友回苏州,问我要点什么,我请他代我吃碗虾蟹面。朋友回来歉然,说他跑遍了苏州竞吃不到虾蟹面。

这几年人去人回,说街上有小吃卖了,只是人太挤,地方太脏,他们没有勇气尝试。这次我因学校交换访问,要去上海、苏州、南京,分别在复旦、苏州、南京几个大学座谈和讲演。上海有城隍庙、苏州有玄妙观、南京有夫子庙,都是小吃荟萃之所,我想趁这个机会去吃一圈。所以,学校机票买妥后,就开始准备起来,首先将封尘多年吃的记忆,与书架上的食谱、小吃及著名餐馆的资料结合起来,挥其可吃和想吃的,一一做成札记。后来想到这次来去都经过上海,上海酣流行过肝炎,新闻媒体服道,来人传言,真是谈虎色变。所以,要吃也得慎重些,于是备了卫生筷、纸碟纸碗、消毒用的酒精湿纸巾,以及万一吃坏肚子救急用的药物,就慷慨上路了。

各色小吃

01

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晚了,一团漆黑什么也没有看见,所以隔天起个早,出门到附近蹭个弯,走走看看。我们宿处是学校招待所,落座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区里。宿舍区和学校隔一条大马路,分成生活和教学两个部分。招待所是专供外来短期讲学或交流者住宿的地方,居住的条件虽然说不上好,但有空调和单独的卫生设备。和他仍自己居住环境租傥,这里该算“租界”了。

出得门来,向左一望,两旁法国梧桐蔽盖的道路上,人声喧腾,走近—看,原来是个小菜市,后来他们告诉我,这是个自由市场。眷区里另外还有两个公营的消费市场,我也去看过,供应的货物种类不如这里多,也不如这里新鲜。许多家庭主妇挽着篮子来到这里,那些篮子用竹子或藤条编成的,非常别致.,他们蹲在地上挑拣菜蔬或肉类,一面和菜贩讨价还价。

菜场烟火气

在菜市的一端,是些卖早点的摊档。我们在一个卖馄饨的小竹棚前停下来,看着坐在栅外两个戴着白帽子的老太太,正低头包着馄饨。棚内摆着一张破旧的长桌子,两旁置了几条长条凳,我们走了进去,几个人正低头吃馄饨,我们在靠边韵长凳旰出两个位子。灶上煮馄饨的老太太走过来,问我们要吃几两?这一问把我问倒了,我随即说您看我们该吃几两,她说我看你们每人先来二两。

后来知道二两是粮票的单位,一碗是二两。如果没有粮票付现钱,照价外加三分。二两馄饨来了,竟然是一大碗。我甩筷子挑了一个放在嘴边,坐在旁边的太太用手肘碰了我一下。我知道她的意思,我们的卫生装备竞一件也覆带,于是我悄声说,既来且安,况且当别人的面换筷子换碗,是非常不礼貌的。然后我说既然想吃要吃,就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吃罢!说着我将馄饨咬了一口,竟然有皮无馅,而且皮也厚得很,我又喝了一口汤,汤是开水加盐,了无油星,只有两三片葱叶飘在汤水中。

一碗小馄饨,最抚凡人心

于是我起身翻隔壁摊子上,买了四两生煎馒头,用手托着回来,生煎馒头也是皮厚馅少,就着汤吃了两个。当我们付钱时,老太太还问怎么没吃完。我说早上,吃不了许多。谢罢出门,门口有个卖橐饭的,我又靠过去买了二两。卖粢饭的一看我们是外来人,笑着说他的粢饭卫生得很,他将掺有红豆的糯米饭,掐在带着白手套的掌中,然后加了根黑油条——这里普遍吃的面粉都是一箩刭底的,颜色灰暗,做出的面点糕饼都是褐黑色的,十分难看,油条炸出就是黑色,麻花也是那样,不是炸煳了。那卖粢饭的甩手一挤,挤成个饭团,顺手取了张旧纸要将饭团裹起来,我摆摆手说,免了,我们这就吃。我接过饭团分成两半,我们边走边吃。五月的风夹着前面修马路的尘土,扑面而来,有几分江南初夏早晨的清凉意。住在这个区里开始活动起来,许多熟悉的陌生人,与我擦房而过,或迎面而来,我觉得和他们是那么亲近,却又那么遥远。现在我才真正发觉,自己的脚步正走在阔别了四十年的故土上。

大壶春生煎包驰名海内

到上海,城隍庙是不能不逛的。过去十里洋场的上海,是个五方杂处的都会,使上海的小吃味兼南北,品类繁多,汇集了全国各地风味的小吃。后来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小吃店,如城隍庙的南翔小笼馒头、鸽蛋圆子,“沧浪亭”的苏式糕团,“乔家栅”的生煎馒头、擂沙丸,“王家沙”的鲜肉酥饼、肉丝两面黄,“五芳斋”的糖芋艿、糖藕,“美味斋”的四喜菜饭,“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小绍兴”的鸡粥等等。虽然这些小吃现在还有,却散在各处。但城隍庙以湖心亭为中心,半径不到百余米,却有小吃店十来家,除了小吃店外,还有许多买衣物鞋帽百货的商店,以及土产特产的铺子,如只此一家的五香豆与梨膏糖商店,虽然现在称“豫园商场”,不过大家习惯上还叫它“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是江南三个可以吃吃逢逛的地方。尤其上海城隍庙街道窄隘,挤在其中行走,左顾右盼两旁的店铺,颇有古意。

城隍庙改称豫园商场,因其地邻豫园。豫园建于明万历年问,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林园,其中堂馆轩榭、亭台楼阁,布于奇峰异石、池水曲流间,颇有雅趣,只是游人太多太杂,往来拥挤,而且或踞或坐或躺在回廊与亭台间,嬉笑喧哗,一如墙外城隍庙的集市,我们挤了进去.又挤了出来,了无探幽览胜的心境。后来逛许多名胜都是这样,既无暇思古,更无幽可探了。读李嘉《忆旧还乡日记》,说他中午在豫园点春堂设宴,和他的故旧餐叙,真不知这餐饭是如何吃的。

豫园

从豫园挤出来之后,就匆匆登上南翔小笼店的楼上雅座。小笼馒头就是小笼包。南翔是上海近郊的一个小镇,属嘉定县。案《嘉定县志》称馒头“有紧发松发两种。紧发以清水和面为之,皮薄馅多,南翔制者为最”。七十多年前,南翔有吴姓者,在城隍庙开了一家长兴楼的点心店,专售南翔式小笼,后来改成现在的店名。于是南翔小笼名满中外。我们要了两笼,揭开笼盖一看,观感不佳。馒头色呈褐灰,心想卖相不好味道好,夹了一只送入口中,皮厚粘牙,馅粗有筋皮,但却无汁,距原来南翔小笼的体形小巧,折褶条纹清晰,皮薄又滑润,入口不黏牙,馅多卤重而味鲜的标准,相去甚远。我勉强又吃了两个,停着,说咱们再换一家吧。

南翔馒头店的小笼包

下得楼来,转一条巷子,进入“滨湖点心铺”,这里的葱油开洋面是很有名的。以葱熬油拌面,这原来是江北的吃食,后来传到上海,成为城隍庙著名小吃韵一品。我们进得店去,店里黑黑的,我抢了一张人家刚离座的桌子,陪同小杨看着没有抹的桌子,还残留着一层油迹,迟疑不坐,我一把拉他坐定,我们各要了一碗,外加卫生筷一双,另加三分,付了面票,自己把面端过来,面是先煮好盛在只粗碗内,浇上一匙葱油就成了。我扒了几口竟找不到一只开洋。出得店来,站在门外等待的太太问味道如何?我笑不答,心想比我自己做的火腿开洋葱油煨面,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于是转过头去对陪同小杨说,别让郑师傅久等,咱们去“老饭店”吃午饭。

“上海老饭店”就在城隍庙外面,郑师傅的车子就停在那里。郑师傅是开车送我们的司机。现在里面不兴称同志了,师傅成了流行的称呼。我们事先就约好在老饭店吃饭。上海老饭店创业于清同治年间,最初叫“荣顺馆”,是一家家庭式的饭馆,后来买卖扩大,人称“老荣顺”,更简称“老饭店”,是上海饭店的老字号。其著名的菜肴有扣三丝、虾子大乌参、炒鸡腰、肉丝拌黄豆、椒盐摊骨、鸡骨酱、香糟元宝,是标准的沪莱。这是我来上海准备吃的一家饭店。

今日上海老饭店

我们登楼进了雅座。雅座设置倒也清雅,且有空调。而座上无人,和外面挤拥挥汗进餐相比,是另一境地。坐定后,站在一旁聊天的小女师傅,拿着菜单含笑过来,我接过菜单一看,上述的名菜多不在单上。于是我点了虾子大乌参、清炒虾仁、椒盐捧骨、炒刀豆、红烧大桂花鱼、莼菜三丝汤。小师傅又建议了一味清瓜子虾。子虾,是带子的淡水虾。上海黄啤酒两支,人各饭二两。两样名菜椒盐捧骨和虾子大乌参,都不见奇。大桂花久冰后也不鲜。结账却不便宜,计人民币二百一十几元,在这里算是豪吃了。

虾子大乌参

其实,这里一般吃并不贵。两天后我参加老庄儿子的婚宴。老庄是初中老同学,在大学历史系教书。婚宴摆在一家川扬馆子里,席开十桌,请的都是两家至亲。每席莱除冷盘外,还有清炒虾仁、美蓉鲜贝、官保鸡丁、鸽蛋海参、茄汁虾、拖黄鱼、炒鳝糊、鱼香肉丝、松鼠黄煎、番酥鸭、炒芦菇、清炖鸡、清炖蹄髈。点心一道是烧卖,甜汤是冰果。(菜单是我临时记下的)虽然没有章法,但却非常丰盛。一席十四道菜,我的老同学告诉我,一百五十元人民币左右。只是席间不撤杯盘,菜一道一道上,无处放置,只有堆栈起来,吃到最后真的是杯盘狼藉了。

上海老正兴菜馆

后来发现如今这里上馆子,是不兴撤盘子的,将吃剩的盘子留在面上,新上来的菜肴叠放在上面。我们在苏州的松鹤楼、得月楼、南京夫子庙的六凤居、上海老正兴吃饭,都遇到同样的情形。

02

松鹤楼、得月楼是苏州著名的菜馆,苏州佳馔油而不腻、滑而爽口,鲜美中带有甜味,非常可口,苏州的糕团茶食,更是举世闻名的。前几年陆文夫写了个中篇《美食家》的小说,叙述一个饕餮之徒朱自冶在这几十年转变中吃的经历,同时也借此介绍了苏州的美食。如马咏斋的野味、采芝斋的虾子鱼、陆稿荐的酱汁肉、玄妙观里油氽臭豆腐等等,这些食品都是我熟悉的。读起来令我有秋风莼鲈之兴。后来《美食家》被拍成电影,并制作成电视剧,使苏州美食又喧腾了一阵子。

陆文夫《美食家》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所以,我们到苏州,风尘末扫,放下行囊连脸夜没有洗一把,就出了天赐庄——天赐庄原来是东吴大学的校址,现在是苏州大学。叫了部三轮车直奔观前街而去。观前街是苏州最繁荣的大街,但并不长,可是所有著名的菜馆和传统的吃食店都集中在这里。我们在原来的护龙街现在改为人民路的观前街口,下了三轮车。如今观前街是交通管制的街道,所有的车辆不得驶入,脚踏车也得推着走,近午的阳光射在两旁的法国梧桐树上,撒了满地的树荫,人们在满街树荫下懒洋洋地徜徉着。我转过头说:“再走几步就是松鹤楼,趁早吃饭。”

东吴大学旧址

松鹤楼是苏州菜馆的老字号了。相传倒业于乾隆二年,最初的松鹤楼是天后官照墙后的小面饭馆,后来变成雅座高楼的名菜馆,据说乾隆下江南,在苏州曾大闹过松鹤楼。清代沈朝初的《怀江南》,有“明月灯火照楼头,雅座列珍馐”,指的就是松鹤楼。其珍馐有松鼠桂鱼、白汁腌菜、三虾豆腐、樱桃肉、蜜汁卤鸭、滑鸡菜脯等等,记得当年在松鹤楼吃过一道“一塌糊涂”的菜,即以黄芽白菜和以肉片火腿间洋冬菇煨妥后,盛于粗碗再上笼蒸,原碗上桌,菜汁溢出豌外,碗沿碗底皆是,真是“一塌糊涂”。这是一味苏州的家常莱。后来我依法仿制,屡试都达不到标准,而且去其昧之鲜糯远甚。

走到松鹤楼门前,金字招牌仍在,楼下不设座,依稀相识,扶梯登楼,也许不到吃饭时候,还没有上座。我们在临窗靠街的桌子坐定,正倚着柜台吸烟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无锡特产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